我国钢铁去产能成效正显现

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针对我国钢铁去产能进展情况的一些舆论做出回应,发改委产业司巡视员夏农表示,我国已经采取了坚决有效的措施化解过剩产能,而且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夏农认为,产钢国家应该一同努力,出台积极举措化解过剩产能,而不应将钢铁产能过剩这一全球性问题归咎于中国。
 
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问题,中国去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加,全球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夏农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与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一样,市场需求不振、产能利用率低。
 
“我国主要采取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夏农列举数字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量同比下降1.1%,价格回升,3月份钢铁全行业当月实现扭亏为盈,4月份起实现累计扭亏。”
 
夏农介绍,在全球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近年来的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4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3.4%,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3.6%;2015年全球产能利用率为69.7%,按2014年产能数据推算,2015年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1.2%。
 
根据近期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会议指出去产能总体进度不理想,下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
 
夏农表示,下一步仍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去产能工作,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同时,要妥善化解钢铁企业的债务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通过推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渠道,依法依规处置好产能退出企业涉及的债务问题,还将因地制宜地促进僵尸企业退出。据悉,8月中旬起部际联席会议将赴各地开展去产能工作的全面督查。
 
中国并不鼓励钢材出口,欧美等贸易保护无助于解决全球钢铁产业发展问题
 
今年5月,美国正式对宝钢、首钢、武钢、鞍钢等40家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称这些企业在美销售的部分钢铁产品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同时从4月下旬至5月底,包括欧盟、智利、美国、越南、澳大利亚、印度、哥伦比亚、加拿大和马来西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者做出反倾销裁定。
 
“不应将钢铁产能过剩这一全球性问题归咎于中国,而采取贸易保护、限制市场公平竞争等错误做法。”夏农认为,2000年以来,美国在钢铁领域对中国钢铁产品共发起了4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抬高税率,打压中国钢铁产品,其中绝大多数仍在生效。在“双反”措施的基础上,这次又启动“337调查”,是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双反”调查的升级,属于重复救济,滥用贸易限制措施,是对世界钢铁正常贸易秩序的严重损害。
 
夏农介绍,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并不鼓励钢材出口,相反还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控制钢材出口。一方面,对有些钢材品种加征出口关税以减少出口,比如,硅铁的出口关税加征到25%。另一方面,主动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目前所有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均低于17%的增值税率,部分钢材产品不予退税。而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我国可以对钢材产品执行不超过17%的退税率。“事实上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本质上讲是市场行为,是源于进口国的需求,是源于消费者综合考虑产品性价比等因素后的自主选择。”夏农说。
 
夏农表示,从全球情况看,我国钢铁企业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钢铁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良好声誉且性价比高,不少钢铁产品已经与进口国当地生产形成高度互补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给当地下游用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实际利益,应该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钢铁产品贸易问题。“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全球钢铁产业的发展问题,相反只会对国际贸易秩序造成进一步冲击。”


loading